70 后请注意!延迟退休细则曝光,此年龄段竟最吃亏
#图文打卡计划#家人们,你们有没有想过,自己辛苦工作一辈子,好不容易熬到退休,结果退休时间推迟了,退休金也减少了!近日,人社部公布了2025年退休养老政策调整的官方文件,这件事直接影响了很多70后的利益,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。
此次改革源自《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方案》,2025年起正式施行分步骤、有差异的退休年龄调整机制,首先受影响的是1970年到1979年出生的人群,在2025年1月1日前,年龄未满55周岁的女性职工,其退休年龄会按“每年延迟3个月”的进度逐步调整,未满60周岁的男性职工同样如此。对于1975年出生的企业职工而言,原本到2035年,他们就到了年满60周岁的年纪,那时是能够退休的,然而现在却要工作到2038年3月!
养老金计发基数发生了改变,这对延迟退休群体不太有利,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在2024年有测算数据,该数据令人吃惊,延迟退休群体每延迟退休一年,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就会降低0.8个百分点,对于工龄超过35年的70后职工而言,退休后的收入保障会大幅减少。
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体验,我给大家举个例子,有一位在央企工作的高级工程师,他出生于1973年,按照原来的政策,他在2033年就能顺利退休,可是现在,他得工作到2036年,更糟糕的是,他每月的退休金收入直接减少了大约1200元,而且,他还得多缴纳三年的社保费用,约为18万元。“多缴少得”这种情况,在制造业表现得更为突出,在建筑业等体力劳动行业也是如此,这些职工干活本来就辛苦,到了老年还不能好好退休安享晚年,真的是亏待他们了。
对于这个政策,各方看法存在差异,网友们怨气较大,他们工作多年,一直期望退休后能休息,然而现在政策发生了变化,原本的计划被完全打乱,有的网友在网上吐槽,称原本打算 55 岁退休后去旅行,现在都不确定这个想法能否实现,业内人士也有所担忧,他们觉得政策虽有必要,但其执行过程中要平衡好各方利益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表明,70 后群体有三件事需留意,一是要尽快核查个人社保缴费记录,二是要妥善规划商业养老保险补充,三是要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计划。而且,地方人社部门开设了 12333 热线专项咨询渠道,参保人能够经由这个渠道获取个性化测算服务。
国家为什么要推行这样一项政策?从数据上能看出一些迹象。国家统计局在2023年发布的公报显示,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已经下降到2.65:1,这意味着每2.65个在职职工需要供养1名退休人员。人口结构变化速度太快,退休制度改革已经紧迫到不能再拖延了。但是在进行改革的时候 ,一定要考虑到处于过渡期群体的权益 ,要让这部分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小一些 。
好在部分省市出台了配套措施,这给受影响的70后群体带来了好消息,江苏省从2024年起把高温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300元,山东省给延迟退休人员每年15天的带薪护理假,这些地方政策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,但给大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。
这次退休养老政策做出了调整,其影响非常深远,它既考虑到国家养老体系能够持续发展,又关系到70后这代人的切身利益,大家对这件事看法各不相同,这是可以理解的,希望有关部门多听取民众意见,完善政策细节,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各方权益。

